圆桌|全球交通投融资面临资金缺口压力,如何破局?

圆桌|全球交通投融资面临资金缺口压力,如何破局?

hyde567 2025-07-01 装修趣闻 1 次浏览 0个评论

7月1日,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第十七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在展览会的全球交通投融资对接活动现场,多位行业人士分享了对交通投融资现状的看法。

交通运输部财务审计司副司长程侃说,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依然蹒跚,地缘政治冲突阴云挥之不去,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挑战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全球交通运输投融资领域也遭遇到了一些堵点和痛点。一是资金缺口巨大,与融资渠道受限并存,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资金需求与有限的公共财政投入、市场融资渠道不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另外一个问题是项目风险高企与投资信心不足交合。大型跨国交通项目通常周期较长、投资额巨大。但现在世界面临地缘政治政策变动、市场波动、技术迭代、社会环境变化等多重风险交叠,显著抑制了民营资本和长期投资者的热情,导致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推进困难。此外,目前还存在投融资规则体系与工作机制衔接不畅的问题,这增加了跨境项目协调与落地的难度和成本。

他建议,需要各方共筑机制化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建立更加常态化的合作模式。其次,共推投融资模式创新,大力探索和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立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绿色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的多元化创新型融资工具和模式,这需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从而有效激发民营资本和长期机构投资者的积极性,为交通项目注入源头活水。另外,要构建绿色和可持续的标准,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交通投融资机制里。除此之外,还要共促能力建设与知识共享,提升全球范围内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交通项目可融资性和落地成功率。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副主任张辉认为,当前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首先是“从承包商向投资商转型难”。具体来说,长期以来,中资企业以EPC模式(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为主,缺乏项目投资、融资设计和长期运营管理能力,难以适应国际市场“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趋势。

第二个挑战是“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风险增加、俄乌冲突等事件导致汇率波动加剧、融资成本提升、项目风险管控难度加大。第三个挑战是“融资困难突出”。多数企业融资能力不足,缺乏系统化的项目融资方案,无法获得国际资本青睐,此外融资工具单一,多元融资渠道尚未有效整合,融资成本高居不下。第四个挑战是“咨询服务体系薄弱”。国内咨询机构长期停留于技术设计、监理服务等中低端环节,严重依赖国际咨询公司,缺乏国际化的融资、法律合规与ESG评估能力。

他从政策、企业、咨询机构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助力基础设施投融资落地的建议。在政策层面,相关部门应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强化政策与平台支撑的力度;建立全球基础设施风险预警平台,并提供政策与金融支持;深化与多边金融机构合作,提升国际融资协调能力。

在企业层面,企业应加速构建“投资+建设+运营”的综合业务体系;提升项目投融资策划与风险管理能力,强化国际合规和财务模型管理工具应用;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建立跨领域的复合型团队。在咨询机构层面,从技术咨询转向全生命周期、跨专业的综合性服务,并且深化国际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国际金融机构认可资质;通过联合体形式,协同设计、财务、法律资源,提供项目“一站式”投融资落地服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圆桌|全球交通投融资面临资金缺口压力,如何破局?》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