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议事厅·周报|破局区域壁垒,长三角大飞机链如何成势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破局区域壁垒,长三角大飞机链如何成势

hyde567 2025-07-07 装修常识 2 次浏览 0个评论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大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主任、大飞机自主工程总设计师张彦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不仅要造大飞机,还要造更大的飞机!” 这一判断背后,是长三角已基本建成“主制造商—供应商”产业体系:以上海商飞为链主,集聚了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大飞机配套企业,C919累计交付20架、飞行超3万小时、运送旅客突破200万人次,一个覆盖研发设计、精密制造与适航认证的产业集群正加速成形,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随着长三角大飞机产业集群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正式签署,沪苏浙皖正从“总装在沪”的单点格局迈向“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系统跃升。在全球航空制造竞合日益激烈的当下,如何打破区域协同壁垒、以系统集成牵引产业链整体跃升,正成为国产大飞机发展的关键命题。

2024年8月28日,位于上海浦东机场的中国商飞总装基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同时接收了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视觉中国 资料图

协同布局:从“单极牵引”到“多极共振”​

国产大飞机采用“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发展路径,而这一战略的落地,深度依赖于长三角地区制造资源的整合与协同。三省一市围绕创新网络、企业群体、制造能力等方面展开制度共建,着力构建协同、高效、开放的区域产业生态。这一格局正从“单极牵引”走向“多极共振”,在以上海为核心的引领下,苏浙皖三省基于各自的产业禀赋,构建起分工明晰、优势互补的配套体系。

作为系统集成和总装制造的“指挥中枢”,上海正通过“链主”企业牵引四大高端子链快速集聚。临港大飞机产业园内,中国商飞、中国航发商发等龙头企业主导结构大部段、复合材料、机载系统及航空发动机等关键环节的协同攻关。通过设立总规模达50亿元的产业基金和高标准建设专业园区,上海计划到2026年新增链上企业60家以上,带动大飞机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为整个集群注入强劲引擎。

在上海“链主”作用带动下,苏浙皖三省正在各自领域内形成深度协同的制造格局。江苏专注尖端材料攻关,镇江航天海鹰为C919提供近半数复合材料机身,苏州纽威数控承担机翼结构精密加工,常州启赋安泰则完成尾翼骨架制造。苏南五市构建的“1+3+N”产业联盟,使81家本地企业成功进入商飞供应链体系,逐步打响区域协同制造品牌。

浙江在机身装配和精密零部件制造上持续发力。杭州钱塘区依托“万亩千亿”平台,聚集了西子航空、华瑞航空等一批核心企业。其中,西子航空独家承担C919中机身及中央翼段装配任务,华瑞航空则已跻身宽体客机C929的复材供应商体系。2024年,该平台产值同比增长25%,辐射带动全省170余家企业参与大飞机配套。

安徽则在关键零部件自主化方面不断破局。应流集团自主研发的20余种高温合金叶片,打破了国外垄断,已成功应用于C919和C929发动机。合肥地区的航空企业则承担起氧气系统、油箱防护系统等国产化任务,成为打通“卡脖子”环节的重要力量。

如今,一个“一核多极”的大飞机产业协同网络正在长三角加速成形,在系统集成的引领下,实现从分工协作向高水平协同的跃迁,为打造世界级航空产业集群打下坚实基础。

现实挑战:全球竞合中的三重瓶颈

2024年,长三角大飞机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已集聚近千家上下游企业,年产值突破千亿元,集中了全国超三分之一的大飞机配套能力。下一步,三省一市将聚焦共性技术和颠覆性创新,加快向世界级航空制造高地迈进。但从“产业集聚”走向“全球竞争力”,仍需突破技术、产品与协同三大瓶颈。

首先是产品结构与市场策略的失衡。在全球商用飞机市场中,宽体与窄体机型价值占比约为59%对41%。波音与空客普遍采用“宽窄体组合”策略打压竞争对手,而目前C919仍是单一窄体机型,若宽体机C929研发节奏欠理想,可能在国际竞争中陷入产品结构单一、议价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

其次是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C929所需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高等级电力和液压系统等核心技术尚未实现自主突破。据知情人士透露,2025年7月3日美国商务部通知恢复GE对商飞出口LEAP-1C与CF34发动机的许可,这在短期内将缓解生产压力,但也再次暴露出中国在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上的对外依赖。而国产CJ-200发动机的研发进度,则成为提升国产化率和产业自主可控能力的关键变量。

更深层的挑战在于区域协同的制度性壁垒。尽管长三角企业密度高、配套能力强,但标准不统一、资源碎片化问题仍然制约效率。以复合材料为例,沪苏浙皖间尚未建立统一的检测与认证体系,企业在跨区域配套过程中往往面临重复认证,不仅抬高协同成本,也延缓了产业链响应速度。这种制度性断裂,正是打通集群内部“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障碍。

破局路径:以资金与标准“双轮驱动”,打造韧性生态​

要突破上述瓶颈,不仅需要技术突围和产品迭代,更需要制度创新和区域治理能力的系统提升。在全球航空产业链重构的关键窗口期,长三角的协同深度与治理水平,将直接决定中国大飞机在国际市场上的未来航程。

一方面,长三角正推动以中国商飞为核心,建设“工赋链主”数字化协同平台,整合三省一市制造资源图谱,实现订单分配、产能调度、技术协同的在线管理。平台预计到2026年将覆盖80%以上配套企业,全面提升链上响应效率与资源配置能力。

另一方面,政策与资金两端同步发力。2025年初,工信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大飞机基础研究联合基金,单项资助强度达260万元,聚焦发动机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同时,长三角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制定复合材料、机载系统等12项区域互认标准,计划于2025年底发布,破解重复认证、高成本协同等制度障碍。

此外,政策创新正在构建“技术—市场—政策”闭环体系。上海大飞机园率先试点“创新飞地”机制,允许苏浙皖企业在沪设立研发中心,享受本地化政策支持。长三角航空产业投资基金也加速落地C929相关技术产业化,2024年已投向15家链上企业,撬动社会资本超50亿元,形成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的协同合力,构筑更具韧性的世界级航空制造生态。

归根结底,大飞机产业不仅是技术工程,更是区域治理能力的试验场。当长三角以“协同共建”打破行政壁垒,其探索的“链主牵引+集群协同”模式,正为中国高端制造参与全球竞合提供方法论。从C919的商业运营到C929的研发攻坚,长三角的协同网络,已成为国产大飞机飞向世界的关键翼羽。

长三角

南京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

7月2日,南京市政府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依托南京科教产业基础与省产研院机制优势,聚焦产业需求,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加速成果就地转化。现场签约精准靶向磁刺激治疗系统等6个“拨投结合”项目,同时启动概念验证基金,携手建设产业科创中心主承载区。(来源:南京日报

上海

中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在沪开建

近日,中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脑智天地”在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启动建设。现场临港集团、华山医院等签署共建协议,专项政策、产业基金矩阵发布,多个项目启动、入驻。上海加速布局脑机接口领域,集聚区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产学研医融合,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助力前沿技术成果转化。(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自贸区77条试点措施复制推广

7月3日,国务院印发通知,将77条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措施对外发布。涵盖服务、货物、数字贸易等7个方面,其中34条推广至其他自贸试验区,43条推广至全国。此举旨在用好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因地制宜做好复制推广工作,重点推进企业和群众急需的试点举措,在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来源:解放日报

江苏

江苏发布创新提升数字贸易政策措施

近日,江苏省印发创新提升数字贸易政策,明确以数字贸易牵引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目标到2030年,全省服务贸易规模达到6000亿元。政策聚焦推动数字贸易创新集聚,推进制度型开放,以产业赋能为亮点,立足文化产业、高端软件等多领域发展数字贸易。同时推动服务贸易重点领域转型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来源:新华日报

南京出台25项措施优化跨境贸易

近日,南京出台《南京市2025年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措施》,围绕增强口岸服务、优化通关流程等5方面推出25项措施,营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措施涵盖提升水运空运能力、探索“药食同源”便利通关、发展“班列+”服务新模式、优化监管与跨境服务等,推动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来源:南京日报

浙江

浙江“三链融合”赋能外贸企业

面对全球贸易格局变化,浙江出台《电商助力出口企业拓内销行动方案》,以政策链、平台链、技术链“三链融合”助力外贸企业打通出口转内销堵点,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密集举办资源对接会。平台协同电商拓展市场,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提升效率,助推外贸优品对接国内外市场。(来源:浙江日报

浙江省政府与华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7月3日,浙江省政府与华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双方战略合作关系。根据协议,接下来双方将围绕山区海岛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振和扩大消费、绿色清洁能源、大健康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全面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来源:浙江日报

安徽

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在皖问世

7月2日,安徽问天量子与华中科技大学团队联合研发的国内首张芯片级后量子密码卡问世。该卡采用创新技术架构,支持前沿算法且兼容传统国密算法,可抵御量子攻击,能在保密通信、能源调度等多关键领域应用,实现中国量子安全技术工程化应用突破,也为后量子密码迁移奠定了基础。(来源:安徽日报

合肥两家中试基地获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授牌

近日,在杭州举行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大会上,首批18家中试基地获得授牌。本次合肥的强电磁环境防护以及安徽省新药仿制药两家中试基地入选,其中强电磁防护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代表了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先水平。这些基地将加速成果落地,推动打造环境产业创新策源地和先进技术转化高地。(来源:合肥日报

(本文作者崔一鸣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奎一鸣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长三角议事厅·周报|破局区域壁垒,长三角大飞机链如何成势》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