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城市书房|萤火虫阅读馆,用书香编织亲子成长的港湾

家门口的城市书房|萤火虫阅读馆,用书香编织亲子成长的港湾

hyde567 2025-08-12 中式家装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在黄浦区中山南一路468号甲的五里桥社区睦邻中心三楼,一家名为“萤火虫亲子悦读馆”的60平方米空间,正悄然改变着周边家庭的育儿生活。暖黄色灯光下,1米高的原木书架伸手可及,黑白格泡沫地垫上散落着专注亲子阅读的孩子和父母——这是由五里桥街道与非营利组织“阅读越精彩”共同打造的社区亲子阅读基地,也是上海市妇联认证的“家+书屋”。

分龄阅读,让每个孩子都“触手可及”

走进悦读馆,柔和的色调、被书籍包围的环境,就像家里的某个角落,让人的内心瞬间放松下来。最显眼的是按年龄分层的书架:1-3岁宝宝的绘本架高度不超过1米,圆角设计的卡纸书不怕撕咬;3-6岁区域摆满互动性强的翻翻书、洞洞书;小学生专区则有按作者分类的经典图画书,贴着作者照片的标签格外醒目。

萤火虫阅读馆环境温馨。

“我们不要‘家长选书’,而是让孩子自己够得到、愿意选。” 萤火虫阅读馆主理人陈雯婷解释,这种设计源于无数次与家长的沟通。大图书馆按索引号排列的书籍让家长犯难,而这里按主题、情绪、作者分类的方式,让选书变成属于孩子的轻松探索。

小小的悦读馆,藏书却有10000多册。中文书占据了大头,四分之一为英文原版书,也有部分日语、法语书,书籍主要面向0-12岁儿童,满足不同年龄孩子家庭亲子阅读的选书需求。

书架上的书永远带着“新鲜气”。每月,悦读馆都会联合出版社上新图书,既有最新图画书,也有绝版、再版的经典书,公众号和社群里发布的“新书预告”总能引发家长关注。

进门处正对的展示书架上摆放着新到的推荐图画书,已经有一半被借走。书架上的主题和图书,也经常更新。“很多翻旧了的书和内容不够好的书我们会及时下架,让孩子们永远有新鲜感,让家长永远有书可选。” 陈雯婷说。

进门处正对的展示书架上摆放着新到的推荐图画书。

小小的空间,每一处都有“多功能”的作用。矮书架顶和一面空出的墙是天然的展台,悦读馆的插画展就在这里摆放举行。精美的书籍插画,悦读馆家长孩子的画,都可以成为展览主体。地板上的泡沫垫,平时供孩子用自己喜欢的姿势阅读,到了活动时,放几个软垫,又成了亲子阅读的场所。

阅读馆内的矮书架顶和一面空出的墙是天然的展台。

和而不同,特殊儿童的 “阅读港湾”

在悦读馆一角,“和而不同”主题书架格外温馨:上海市卢湾辅读实验学校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手工作品旁,贴着家长们的暖心寄语。书架上整齐排列着两类书,一类是给普通家庭的社会倡导读物,另一类是给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认知类、语言类图画书。这是悦读馆2024年开始重点推进的项目,专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等特殊需要儿童亲子家庭打造。这也是上海首个系统性服务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亲子阅读项目。

“和而不同”主题书架。

“国内这类专业资源太少,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阅读越精彩”联合发起人、秘书长孙嘉坦言,为了这个特殊的亲子阅读项目,团队调研国内外资料,联合特教老师筛选图书,自主研发课程。目前,悦读馆每月第一周的周六上午闭馆,专为特殊需要儿童家庭开放亲子阅读活动,带他们去阅读、去感受,也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进行亲子阅读。活动中,志愿者一对一陪伴特殊需要儿童,记录孩子的专注力、亲子互动等细节,形成成长档案。

“特殊需要儿童家庭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我们希望通过更专业的力量,给他们一种被拥抱、被支持的感觉。”孙嘉说,在设立“和而不同”书架和项目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也遇到很多困难,但本着对阅读力量的信任,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为特殊需要儿童打造一处阅读的“温暖港湾”。

在面向特殊需要儿童的亲子阅读活动上,志愿者不戴首饰、轻声细语,悦读馆内不放音乐,做好安全措施,打造“安全岛”。“有些孩子对声音特别敏感,有些孩子会自由走动。” 悦读馆全方位考虑孩子的需求,令很多家长十分感动。

从闵行跨区赶来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家庭让孙嘉印象深刻。爸爸辞职带娃干预,在参加过悦读馆的几次活动后,这位爸爸主动成为志愿者,“他说‘在这里孩子能自由奔跑,我们终于不孤单’。” 如今,已有500多组特殊家庭加入参与了此项目,并建立了专属社群,最远的家庭单程车程要两小时。

孙嘉还在考虑,在悦读馆为12岁以上的特殊需要儿童设立“小馆长”社会实践体验,让他们在这里走出与社会融合的“第一步”,“在这个悦读馆里,我们尽可能给这些孩子提供安全、包容的环境,也希望助力他们的成长。”

从读者到志愿者,聚起阅读之光

周末的悦读馆总是格外热闹:上午面向1-3岁小朋友的亲子阅读示范读书会里,爸爸妈妈和宝宝们跟着志愿者唱童谣、朗读图画书;下午的“回声读书会”上,家长们变身个体身份的读者,不再是职场人,不再是谁的妈妈或者爸爸,而是在图画和文字的合奏中发现自己,疗愈心灵;傍晚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来读立体书,金箍棒造型的立体书一展开就引来惊叹……这里的活动每周至少五六场,名额靠在群里“蹲点抢”,没抢到的家长总会在微信群里追问“有人请假吗?”

穿“粉红T恤”的志愿者带亲子家庭读绘本。

志愿者的“粉红T恤”是悦读馆的温暖符号。在萤火虫亲子悦读馆的63名志愿者中,超过一半由家长转化而来,李梦梦就是其中之一。去年她作为家长参加活动,被志愿者的热情感染,经过朗读培训、活动组织培训,如今已成长为能统筹活动的骨干志愿者,“上周在马路上被孩子认出来,喊我‘志愿者妈妈’,那种成就感难以形容。”志愿者团队有完善的培育体系,从基础服务到骨干管理,每个人都能找到成长路径。

志愿者唐宗仙的故事更显温情。她带着双胞胎女儿参加活动,丈夫每次陪同,后来夫妻俩都成了志愿者,丈夫还成了童谣领读的主力。“孩子会骄傲地说,‘我爸妈在悦读馆上班’。” 陈雯婷说,这种家庭式参与让志愿者团队凝聚力极强,有人从2012年机构成立时坚守至今,“第一批志愿者的孩子都上高中了,现在这批孩子也来做志愿者。”

萤火虫亲子悦读馆面向所有人免费开放,外借图书则需要收费办理借阅卡。虽然身处楼宇,少了一些随机读者,但深耕社区的萤火虫亲子悦读馆通过社群推荐和家长们的口口相传,慢慢聚集起了一批忠实的读者和志愿者,也凝聚起亲子阅读的“气场”。

舒适的阅读角落。

在这里,全职妈妈通过志愿服务找回自我价值,特殊家庭找到同类社群,邻里因共同的阅读爱好成为朋友。“我们做的不是‘全民阅读’的宏大叙事,而是让每个走进来的人觉得‘被看见、被支持’。” 孙嘉说,悦读馆就像社区的“阅读暖光”,照亮亲子成长的路,也编织着社区最柔软的联结。

当这样的空间在上海的社区里不断生长,书香便真正融入了城市的肌理。最好的阅读,本就该在触手可及的社区里,在亲子相伴的时光里,静静发生。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家门口的城市书房|萤火虫阅读馆,用书香编织亲子成长的港湾》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