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土豆到超市零食,哄抢闹剧接连上演,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底线。
深挖哄抢事件的成因,其背后是 " 法不责众 " 的心理投射和行为显现——
个人在群体的掩护下异化出 " 人多势众,法网恢恢又奈我何 " 的侥幸心理,将哄抢视为低风险、高收益的 " 顺势而为 ",于是趁火打劫,明目张胆地抢夺他人财物,粗暴无知地践踏法律尊严。
事实上," 法不责众 " 并不是为非作歹的 " 免死金牌 ",也不是违法乱纪的 " 尚方宝剑 "。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我国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都对哄抢行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划定了不可逾越的法律红线。
法之生命在于实施,法之威严在于执行。
" 执法不严 "" 轻拿轻放 " 无异于隔靴搔痒,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只会让哄抢者更加肆无忌惮。
法之必行,责之必究。唯有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彰显法律的公正和威严。
令人欣慰的是,上述两起哄抢事件发生后,当地公安机关闻讯而动,以雷霆之势进行调查处置,不错不漏、不枉不纵,让法律不缺位,正义不缺席,彰显了法律的公平公正——
不会因违法者人数稀少而加重处罚,同样,也不会因违法者人数众多而减轻惩戒。
以 " 违法必究 " 的威慑刹住 " 法不责众 " 的惯性,使哄抢得利的侥幸回归于法律规则的理性,如此一来,起到了 " 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 的良好社会效果,更好地引导人民群众信仰法治、厉行法治,让类似的闹剧从此不再发生,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相关案例
安徽宿州一农场土豆遭哄抢
网传信息
日前,网上一则消息称,6 月 16 日,安徽省宿州市解集镇一农户称其未收完的土豆遭数百名村民哄抢。该农户表示,其地里还有部分土豆未收完,10 日开始,大批村民闯入地里抢土豆,每次 500 到 1000 人,每个人的车上都装了很多,后面制止不了于是选择报警。
调查情况
当地公安机关立即对此展开深入调查。经查,6 月 1 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解集镇清泉村农场种植的 507 亩土豆开始采收,采收时间为每日 17 时至次日 6 时,每次采收分为机械先行筛出土豆、人工两轮捡拾。对已采收完毕的地块,农场承包方默许村民进入捡拾土豆。
6 月 12 日 23 时许,附近村民陆续进入尚未采收结束的地块捡拾土豆。13 日 0 时 27 分,农场承包方报警后,民警到达现场会同村干部、作业工人进行劝阻,但仍有约 200 人参与捡拾。经承包方清点及属地农业农村中心专业估算,被村民哄抢的土豆约 3 万斤、价值约 1.5 万元。网上流传的 "500 名村民涌入,累计损失近 100 万斤 " 情况与实际不符。
处理结果
目前,当地公安机关共查明 149 人参与哄抢,均系自发行为,无组织策划者,已对性质恶劣的 3 人依法作出治安拘留处罚,对其余 146 人予以批评教育。同时,加强依法网络治理,累计处置违法有害信息 5 万条。
广东肇庆一零食店灾中遭哄抢
网传信息
日前,网上一则消息称,6 月 19 日,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城北的赵一鸣零食店洪水之后几乎被搬空。" 抢得好厉害,基本上一扫而空的那种,损失起码有九成左右。" 该店隔壁一商户老板表示,6 月 19 日下午 6 时左右,他看到很多人冲进零食店抢东西,无人阻止,他第一时间通知老板娘,但由于洪灾手机没有信号,电话没打通,随后他又打电话报警。网传视频显示,不断有人将店内的零食成箱搬走。
调查情况
当地公安机关立即对此展开深入调查。经查,6 月 14 日,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遭遇洪水侵袭,县城大面积受灾。6 月 18 日 18 时许,部分群众路过怀集县赵一鸣零食店时,发现店门敞开,一些零食散落漂出,误认为零食已被丢弃,遂自行捡拾。当日 18 时 57 分,店主到达现场制止并报警,群众停止捡拾等行为。
经勘查核查,涉事店铺大门无撬压破坏痕迹,判断系在洪水退水作用下开启,未发现哄抢组织者、煽动者。收银台存放的塑料袋包裹的 3429.5 元现金因水浸掉落地上,现已找回。网上流传的 " 盗取收银机内遗留的数千元现金 " 情况不实。
处理结果
目前,当地公安机关共查明 61 人参与捡拾,已对其中 7 人依法作出治安拘留处罚,对主动退赔并取得店主谅解的 54 人予以批评教育。经核算,店主因他人捡拾行为损失约 10 万元,当地党委、政府正按照抢险救灾有关政策予以妥善解决。同时,依法处置违法有害信息 360 条,对传播谣言的 10 余名网民予以批评教育。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以“违法必究”威慑刹住“法不责众”惯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