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消息,近日,国家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发布的检测报告显示,光伏组件合格率已从2019年的100%大幅下滑至2024年的62.9%,超过三分之一的产品未能达到基本质量要求。功率虚标、材料减薄、工艺缩水成为行业“潜规则”,低价竞争正在不断侵蚀产品质量与电站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质量失控并非存在于单一环节,而是贯穿产业链的多个关键部分。据报告显示,光伏组件核心原材料中,光伏玻璃合格率仅为70%,透光率不足、厚度减薄影响转换效率和抗冲击性,在面对冰雹、强风等恶劣天气时,组件破损风险显著增加。关键辅材合格率普遍低于70%,焊带、接线盒甚至不足50%,导致边框锈蚀变形、焊带电阻超标、接线盒密封散热差等隐患。
光伏电站的运营周期通常长达30年甚至更久。作为核心发电单元,组件必须长期耐受高温、极寒、风沙等极端环境的考验。
阳光新能源电站总工程师许明介绍,阳光新能源为组件设定远超行业常规的严苛标准在组件选购过程中,要求电池片、胶膜等关键材料全程可追溯,并通过温度循环、湿热老化等多项可靠性测试保障组件耐久度,形成“应用反馈-研发响应-产业协同”的闭环。
据悉,阳光新能源还联合鉴衡认证中心共同发布“光伏好电站”技术成熟度规范,从发电性能、安全可靠及场景融合等多维度建立电站评价体系。
许明表示,以电站为核心、重新定义组件标准,不仅是企业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也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光伏组件合格率仅62.9%,陷入“越降本越降质”循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